心中有“数”,铜仁未来可期

日期:2023-08-17 / 人气: / 来源:微铜仁 / 发布:媒体专员-刘静

近年来,铜仁抢抓贵州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及新国发2号文件等的历史机遇,深化“应用驱动·融创发展”场景大数据铜仁路径,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营造数据生态。大数据发展实现新提升、取得新突破,该市已将大数据应用到农业、工业、服务业、政府治理、社会管理、服务民生等方面,该市互联网平台经济产业集群已被列为全省第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千“数”万“数”梨花开的美丽愿景在桃源铜仁逐步成为现实,2022年该市数字经济规模预估达520亿元,占GDP比重35%,平台经济规模达271.87亿元,同比增长14.29%。

深挖大数据“钻石矿”,积蓄发展新动能。如今,铜仁进一步加强5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应用,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应用驱动·融创发展”,积极争取“智能(智慧)+”科技重大专项,着力打造场景大数据升级版,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大力实施数字化赋能产业行动,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普及应用数字技术,推进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打造一批“数字车间”“智慧工厂”试点示范,实现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产业数字化方面,目前铜仁已累计培育省级大数据融合标杆项目37个,融合示范项目362个,融合带动企业843户。

插上数字翅膀
    农业产销更高效    

近日,记者走进思南县鹦鹉溪镇的5G茶园,随处可见应用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茶农通过可视化平台实时监控茶叶的生长环境数据,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监控和全流程科学管理,保证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2021年8月,中国联通思南县分公司协助思南县鹦鹉溪镇政府申请莞思协作扶贫资金180万元,结合茶山位置偏僻、山高坡陡的地理条件,采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板和传统的电缆结合解决取电难的问题,以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为主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构建了一套适合思南茶产业发展的5G智慧茶园控制系统。在技术手段的加持下,成功解决思南在传统种植茶叶过程中施肥、除虫和茶叶采摘、加工等管理难的问题。

智慧茶园建起来后,先进的技术手段让当地茶园管护投入成本降低15%—20%,产出提高20%,茶叶单价也提升了约160元/公斤。2022年,鹦鹉溪翟家坝村累计采收茶青1.5万公斤,实现产值200余万元。如今,思南县已建成翟家坝1023亩、训家坝1500亩两个5G智慧茶园基地,各类务工收入超100万元。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提质增效,近年来,铜仁抢抓大数据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大数据+农业深度融合”新路径,为农业插上了“数字”翅膀。

“大数据+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在万山区,智慧农业发展风生水起。2021年底,万山区高楼坪乡高丰农业基地首次引进羊肚菌种植,并引进智慧农业管控系统。基地负责人蔡芹介绍,这套智慧农业管控系统可以通过手机、iPad、电脑进入云平台,对种植养殖基地的气温、湿度、土壤肥力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会针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农作物给出养护建议,让田园管理更方便。

“大数据+农业销售”推动农业经销网络化。在贵州山久长青智慧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农数通”的助力下,铜仁本地农特产品俏销到了全国各地。铜仁培育扶持本地电商企业,引导返乡大学生、农业主体、有志青年等加入电商行业,推动农村电商主体多元化发展。目前,全市建成1个市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0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运营)中心,入驻和服务400余家电子商务企业,累计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530个,推动黄桃、生态茶叶、食用菌、抹茶系列等农特产品网上销售。2022年,该市网络零售收入达30.84亿元,增速72.5%;农产品网络零售达8亿元,增速29.27%。

2020年4月入驻江口县凯德街道特色产业园的铜仁追花族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通过打造中国蜂产业大数据平台,研发推广智能航吊养蜂设备、一体式蜂箱、移动摇蜜车等多种智能设备,搭建产品全程溯源体系,生产效率较传统养蜂方式提高了60%,蜂群养殖产效从原先的100箱/人跃升至800箱/人,实现养蜂产业从传统肩挑背驮的“苦劳力”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变。

“一云”汇聚、“一网”融合、“一台”支撑,多点开花。铜仁重点聚集生态茶、生猪、家禽等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溯源等各环节数字化水平,支持农业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开展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试点及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一批5G全覆盖的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拔地而起,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得以实现。到2025年,该市将建设10个以上农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标杆项目,打造特色农产品互联网平台1至2个。

借助数字技术
     工业积蓄新动能     

春节前,铜仁高新区内的贵州倍易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有条不紊地组装手机、高速贴片、安装变频电源、检验质量……

贵州倍易通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落户铜仁,是铜仁重点招商引资的智能终端龙头企业,主营智能手机主板及整机、家用电器变频电源、智能音箱、汽车检测仪、智能摄像头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自2019年10月正式投产以来,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高效的生产交付能力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赢得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的青睐,一跃成为铜仁工业发展的“黑马”,助推该市智能终端制造产业不断壮大。

2022年5月,再传喜讯。贵州倍易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选“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十亿元”工业龙头企业,为全市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促进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蓄积新动能。

提高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铜仁以“千企改造”“万企融合”为抓手,对技术工艺粗放、生产设备落后、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的企业,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实施改造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十三五”期间,该市共启动实施“千企改造”工业项目600余个,完成投资1052.7亿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2.38%。将金瑞、倍易通、大龙红星的5G应用场景打造成为省级典型案例,打造大数据与工业融合示范标杆企业65个,引导125户企业数字化改造,推动337户企业登云用云。

做大做强新型功能材料核心产业,铜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推动建设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铜仁云作为大数据基础设施,将新型功能材料工业数据进行汇聚、整合、分析、挖掘,更有利于资源共享并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为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赋能。截至目前,该市中伟新材料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三元前驱体供应商,其生产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占全球市场25%,市值近千亿元;汇成新材料公司生产的电池用硫酸锰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高纯硫酸锰产能20.5万吨,占据全国市场的80%,格瑞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份额全国占比15%,具有绝对领先优势。

为打造成为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制造基地,铜仁充分依托铜仁高新区电子信息制造园,发挥倍易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着力引进培育了仁智等一批从事新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医疗健康电子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生产企业,重点推进倍易通二期、洲祥光电技改升级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展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大招商,聚集一批智能终端制造及配套优强企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持续壮大。

乘“云”而上
    城市治理变“智”理     

近日,在铜仁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一站式服务平台窗口,市民韦大前提交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等基础材料,便办理了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缴费和新生儿电子健康档案,真正实现“出生一件事一次办成”。“这次办理新生儿相关手续,不仅流程简化,避免了各类证明、材料的反复提交,自己也少跑路了。”韦大前对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连连称赞。

从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到智慧政务……在铜仁,大数据让群众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2022年5月,铜仁市卫生健康局牵头会同公安、税务、医保等多部门推出的新生儿“一站式”服务系统在铜仁市妇幼保健院成功运行,并于6月10日在该市推广。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登记、缴费一站式办理。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1756余户。

此外,该市相继推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政务等民生服务应用场景,在全国率先将公安部一所CTID与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处方、药械流转的“共享药房”平台,集成区域远程影像、心电诊断平台功能,平均提高远程医疗诊疗服务效率达72.25%;建成学生安全营养餐桌暨校农对接应用平台,形成“学校+配送企业+生产基地+困难户”的校农结合方式;建成铜仁·贵安数据运营中心并作为“云上贵州铜仁‘一朵云’(节点)”建设,完成57个应用系统的部署迁云工作,电子政务“一张网”村级覆盖率达100%。

于2020年4月入驻铜仁的贵州梵华星云数据资源管理公司,致力于医疗健康场景建设,通过铜仁共享药房项目实现了群众远程续方,不见面购药。患者在线下实体医院或线上互联网医院开具的处方通过平台流转至经医保核定的合作药房,可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处方药送药到家服务。

铜仁市于2019年建成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以来,把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作为一种公共共享产品,通过安全可控的方式向市城管局、武警支队等政府职能部门开放,做到充分的跨部门资源共享,实现了对各类违法违规事件的智能识别在重点卡点设岗,实行重点时段值守,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并对治理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提高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管理和服务的水平。目前,该市建成前端视频监控点位15882个,建成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共享平台,整合接入全市视频监控资源7万余路,实现重点单位、重点公共区域、重点交通要道全覆盖。

“指尖”一点
    智慧旅游更便捷     

“在手机上可以提前了解景点详情,完成订票、订酒店等多项服务,很方便。”春节假期,准备前往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游玩的张女士,拿着手机查看铜仁各个景区景点。

为做大做强智慧旅游平台经济,铜仁建设运行“一码游贵州”平台,打造铜仁旅游专区,围绕旅游行前、行中、行后三大环节,全面采集铜仁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信息,涵盖该市所有大小景区景点、乡村旅游、文化场馆、民族服饰、餐饮、酒店、民宿、精品路线、攻略指南等2200余条基础数据,覆盖游客在铜仁的门票预约、旅游咨询、投诉建议等多项服务,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智慧旅游服务。

截至目前,“一码游贵州”铜仁专区访问量达5000余万人次,入驻商家1149户,交易额700余万元。

近年来,铜仁不断整合优势资源,推进“大数据+旅游”融合,实现大数据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贴心的旅游服务,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让来铜仁的游客玩得舒心,也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铜仁观光旅游。

与此同时,铜仁提速景区智慧化改造,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光纤网络升级改造。积极推进旅游景区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逐步实现全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视频、票务、监管等与省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市智慧旅游平台互联互通。目前,该市3A级(含3A)以上景区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接入省智慧旅游平台21家,已建设5G基站的3A(含3A)级以上旅游景区21家,实现5G网络覆盖。

此外,该市借助新媒体力量,推动旅游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旅游行业政务信息、旅游政策、旅游资讯、行业动态、旅游新闻、旅游资源宣传推介、旅游综合信息,介绍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提供旅游便民服务、组织营销推广活动等,为游客提供更加方便实用的旅游资讯。

该市还建立了数字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展示体验及教育传播平台,推动文化旅游业态上云。开发基于VR/AR/MR的沉浸式数字消费产品,依托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及生态文化等,重点打造核心景区和特色文旅IP,发展“互联网+展陈”新模式,虚拟讲解、艺术普及和深度体验等数字化服务,让人们足不出户也能“云游”展馆。

作者 | 刘煜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