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能
日期:2019-04-24 / 人气: / 来源:多彩贵州网 / 发布:媒体专员-杨凤琴
过去一年,我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一个坚定不移、四个强化、四个加快融合”要求,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36.9,较2017年的33.8有显著提升。
从三次产业的融合水平指数来看,工业、农业、服务业融合水平指数分别为37.7、34.6、36.1。尽管大数据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落后于工业和服务业,但相比2017年的31.3的融合水平,有较为明显的提升。此外,从整体水平来看,我省农业企业与大数据的融合发展整体处于初中级阶段。与此同时,贵州农业企业正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生产管理精准化、质量追溯全程化、市场销售网络化转变,涌现了航天智慧农业、山久长青、贵州电商云、福农宝、贵州合石、食品安全云、修文猕猴桃大数据平台等一批先行先试的大数据农业企业,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运用,为我省农业种植、品牌打造,指明了清晰方向,为我省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能。
无人机喷洒农药。
大数据打通产销 贫困村变小康村
近日,记者来到铜仁市碧江区和平土家族侗族乡和平社区,道路两旁,一排排两三层的“小洋楼”林立。谁曾想到,五年前,这里还是贫困村,全是木屋。甚至,有的两三户人家还挤在一间狭小的屋子里……
下午六点,几个结束一天劳作的老阿姨有说有笑地从和平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里走出,准备回家吃晚饭。走在最前面的张阿姨告诉记者,她今年六十多岁了,孩子和孙子们都到铜仁市区工作了,现在就自己和老伴留在老家。问及为什么不到市区和孩子一块住,张阿姨说,“我们喜欢农村,而且现在的和平这么好,又能在地里赚钱、空气又好,舍不得离开。”
张阿姨还告诉记者,以前这里叫和平村,近几年才改名叫和平社区的。五年前,和平村还是贫困村,那时候村里还没有平房,都是些木房子,很多人家都是几户人住在一间又小又破的房子里。
短短五年时间,贫困村蜕变为小康村,可谓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张阿姨聊起这些年的变化,显得很开心。“这要感谢我们的杨总和陈总他们,没有他们的蔬菜基地,我们根本就找不到事情做,更别说能挣钱了。”张阿姨告诉记者,她在蔬菜基地干活已经有七八年了,每天有七八十元钱的工钱,每个月能干上二十八九天,能挣2000多元。虽然自己六十多岁了,但身体很不错,还能干上好几年。
和平蔬菜基地是铜仁市校农结合学生营养餐的定点合作基地,至今已合作了4年,每天,都会根据铜仁市相关中小学的“菜单”,从这里运走一车车的白菜、豇豆、茄子等蔬菜。
铜仁市锦江绿色蔬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文俊告诉记者,公司深耕蔬菜种植已有十多年了,和平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是公司通过与当地流转土地合作,优先聘请贫困户务工的模式进行生产。目前蔬菜种植面积600亩,育苗基地20亩,钢架大棚106个。
他介绍,过去,受限于传统种植模式和产销信息不对称,公司很多种植基地的蔬菜到了上市季节没地方销售,导致成片成片的蔬菜烂在地里。现今,搭乘贵州山久长青智慧云科技有限公司的学生营养餐快车,再不愁种出来的蔬菜没地方销了。“此外,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们蔬菜种植基地的品类更加多样,种植业更加规范,还能卖出好价钱,老百姓的务工积极性也提高了很多。作为脱贫攻坚的一线工程,我们更加有信心了。”
“根据食谱导入,系统会自动校准营养食谱,并按周配套下发学校,学校只需填写在校人数,系统自动核量采购入库、出库。”在贵州山久长青智慧云科技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厅,记者从该公司“营养餐智慧云+校农大数据平台”上清晰地看到,铜仁市相关学校是如何根据贵州山久长青智慧云科技有限公司的这个数据平台,精准地采购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的食材数量的。
据贵州山久长青智慧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伶介绍,通过运用公司研发的电子营养分析系统,可以测出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学生营养的摄入量,确保科学营养,以此作为基础,合理调整食谱。此外,通过公司研发的整套数据平台,将有效地解决“实时全程可视化追踪,确保食品安全;实现食谱科学营养,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实现系统智能操作,减轻人力资源投入;实现库存管理,避免误食过期食材;报表自动生成,杜绝人为修改;资金用途自动分流,自动独立建账独立核算”五个方面的管理难题。
此外,该公司还运用四统标准化管理,按照全程可视化监管,通过确保食品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科学营养,根据学生营养餐用餐数据的沉淀,综合地方资源,合理布局农业产业结构,加强校农结合,解决地方就业,实现精准扶贫。
目前,贵州山久长青智慧云科技有限公司向铜仁市捐赠了1720套智慧云系统平台和移动设备,完善了铜仁市学生营养餐信息化平台基础建设,在铜仁已实现7县2区的全覆盖。此外,平台成功推向遵义正安、仁怀,六盘水六枝特区,毕节金沙、大方等地区的3426所学校。
沿河自治县农户将雪莲果打包装箱。
大数据精准指导 让老百姓吃下“定心丸”
4月的关岭有些火热。正午时分,记者来到位于关岭自治县岗乌镇柏寨村的一处高山上,山路两旁,绿油油的一片,与周围荒芜的山峦形成鲜明的对比。“小森林”中,一个带着草帽的人影躬着身子在缓缓移动。
这个顶着炎炎烈日劳作的人是柏寨村的蜂糖李种植大户彭金翔。
去年,彭金翔流转了420亩山地用来种蜂糖李。由于是首次种植,缺乏技术,加之资金紧缺,让他心底很没底。
彭金翔告诉记者,他听别人讲,蜂糖李第一次挂果一般为第2年或第3年。他天天都会到果林来查看李树的生长情况,盼着能早点挂果。
记者在彭金翔的果林转了一圈发现,有一片果树长势很好,枝干粗壮,枝条也很多,而另一片果树,明显要矮一些,叶子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有些枯黄。彭金翔说,这样明显的差距是用肥和管理导致的。
他介绍,长势很好的那片李树是自己去年和福农宝公司合作试验的。通过福农宝公司测土配肥和农业专家的精准指导,拿来试验的李树明显要长得好很多。现在,还提前挂了果,让他之前的忧虑打消了。彭金翔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都有十几个贫困户到果林除草、施肥。看着果林茁壮生长,今年开始有收益,自己也有信心了。
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关岭自治县哨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黄显友。由于缺资金和市场行情不佳,前两年合作社种植的火龙果亏损了,村民们失去了积极性。
黄显友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村子里的贫困户都是靠着土地流转,在火龙果基地务工挣点钱过日子,要是种植基地没了,当地老百姓的日子将会变得更加艰难。为此,他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解决方案。
2018年,在贵州福农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帮助下,村里的火龙果渐渐又“红”起来了。黄显友介绍,福农宝公司采取“两步走”措施,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手段测算火龙果基地土壤情况,精准进行配方施肥,一方面采取电商的销售渠道,为滞销的火龙果找到了市场。
此外,他告诉记者,种火龙果最大的成本是劳务费和肥料支出。在黄显友家,记者看到一大摞账本,在一本名为《2018年火龙果支出账务》的本子上,清楚地记着,光是劳务费、肥料支出和除草三项费用就达到了300500元。
黄显友说,去年,由于缺乏资金,原本该施两次肥,改为只施一次肥料,致使火龙果的产量受到了影响。“今年,福农宝公司帮我们又测土,又派专家指导,而且肥料先让我们使用,等火龙果上市卖出后再给肥料费用,帮助我们解决了产品增量和资金短缺的问题。”
据贵州福农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该公司研发的相关数据平台和系统,可以为各地提供测土配肥,精准地把控施肥量,避免浪费。此外,公司还组织相关农业专家进行在线一对一指导,农户只要将出现病虫害等问题的农作物拍照上传至平台,专家就可以进行及时指导,给出解决办法。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该公司的精准测土配肥,哨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种植的1200亩火龙果的产量将增长20%左右。同时,火龙果的果子大小、甜度和色泽也将会有明显改善。这将为今年哨上村的火龙果赢得市场提供有力帮助。
贵州福农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顺刚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在关岭、榕江、福泉、施秉、剑河、务川等地建立了服务站,与榕江、福泉、关岭、绥阳等县级政府达成了大数据平台建设协议,发展经纪人100余人,服务合作社1000多家,涉及5000多名农户,种植总面积2万多亩。
农户在碧江区和平蔬菜种植基地劳作。
大数据分析市场 助推“黔货出山”
近年来,我省电子商务尤其是农村电商蓬勃发展,让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贵州农特产品搭上电商快车走出了黔地深山,成为紧俏的网货,走向北上广、流向江浙沪。
作为我省最早的7朵云之一,贵州电子商务云公司历时4年,通过用数据分析市场,用市场倒推供应链条,再用深入田间地头的服务数据和市场相结合,最终产生销售,让基层生产端的农户接轨市场,助推“黔货出山”。
三月中旬,铜仁市万山区高楼坪乡大树林村杨家组的大棚蔬菜基地迎来首单3000斤的白菜“大单”。以往,这是农户们春耕播种的时节,而现在,变成了收获的季节。
据悉,这单3000斤白菜销售的达成,源于贵州电子商务云铜仁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平台发布的当地农产品分布和销售动态,一家本地超市闻讯到基地调研后便签订了采购协议。
像万山区杨家组的大白菜通过触网找到市场的案例,在我省不胜枚举。这得益于近年来我省大数据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据贵州电子商务云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完成贵州农产品的大宗采购对接之余,公司依托大数据沉淀的丰富产品库与用户偏好,搭建了贵州省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那家网、美乘网、到村里等平台。同时,运用天猫、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商平台的贵州省级馆、官方旗舰店等,向用户精准推送优质贵州产品,不仅促进了贵州产品的泉涌出山,也让诸多只懂得农业生产的种养户体验到大数据和电子商务带来的便捷。长顺绿壳蛋、兴仁薏仁米、册亨糯米蕉、平坝扶贫米、水城猕猴桃、威宁丑苹果等许多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贵州特色产品,在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助力下,不断涌入各地市场。
以“平台+服务+大数据”新模式为蓝图,贵州电子商务公司通过搭建平台,让我省农特产品实现方便网销。同时,派驻专业团队深入县域把服务带到基层,打造贵州电商大数据平台,用数据带动生产和销售,为全省提供“平台+服务+大数据”一站式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积极为农村地区产业想点子、找路子、赚票子,为“小农户”与“大市场”搭建起对接桥梁,把贵州优质的农特产品推出去,真正实现增收脱贫。
贵州电子商务云公司总经理周凯表示,目前,该公司通过大数据的运用,进行精准分析,与我省一些贫困县合作发展订单农业,真正实现市场需要什么,农户就种什么。将销量数据和生产结合起来,让农民种得更加有目的,种得更加有信心。(贵州日报 张建)
作者:张建编辑:张荣敏主编:张荣敏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贵州新闻联播:铜仁大数据平台上09-08
- 央视《新闻联播》贵州:巩固脱贫03-27
- 碧江:一顿学生营养午餐的连锁效03-24
- 铜仁:大数据搭建农产品产销桥梁05-26
- 碧江新闻:市政协调研组到碧江调04-20
- “铜仁疫情登记”小程序上线 智能02-19
相关内容 Related
- 教育部在春季学期开展部署2025年“03-10
- 铜仁市场景大数据典型应用案例之02-17
- 印江县2024年学生营养餐智慧云平台08-28
- 江口县2024年营养餐系统培训会08-28
- 广东易运集团一行来铜考察鲜食玉08-23
- 铜仁市碧江区委党校陈老师带领第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