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改革开放40年:碧江创业就业惠民生

日期:2018-12-04 / 人气: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 转载:媒体专员-杨凤琴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和谐之基。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近年来,碧江区始终坚持把促进创业就业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来抓,以”扩大就业、服务民生“为宗旨,积极稳妥创造性地落实就业政策,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扎实建设创业孵化园、创业园等园中园的构思蓝图,积极吸引大批龙头企业入驻,拓宽了就业渠道,改善了就业环境,壮大了全区就业底气,同时引导和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和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就业,碧江区的创业就业工作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碧江区优先坚持就业发展战略,依托较好的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连续三年带动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突破10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重点解决困难人员就业近8000人。

走进碧江开发区智慧产业园基地,明亮的办公室内,电脑、桌椅、储物柜等配备齐全,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贵州山久长青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入驻智慧产业园基地,其负责人杨伶今年38岁,从事轻资产研发、平台搭建有十多年的历程。

“在这里,让我们拥有更好的环境去创业,积极进取的氛围影响着创业者,我觉得我是很幸运的……”杨伶告诉笔者。

作为碧江区创业孵化基地,贵州山久长青公司一直致力于开发网络终端平台和技术维护功能,从当初成立的三个人,发展到现在近30余人的科技领头公司,网络终端平台维护覆盖了300多家专业合作社,在碧江区有39家,带动种养殖户9家,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智慧购平台,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就业人数达3万余人。

华联玛克,是智慧产业园中又一家吸纳就业的大户,“目前,我公司在铜仁有13家连锁超市,社区超市15家,固定员工200多人,年产值可达5个亿……”,铜仁华联玛克公司负责人唐新发说。

据了解,该公司自2009年入驻碧江以来,积极配合全区扶贫工作,通过自主招聘群众就业、协议配购群众农副产品销售,带动群众发展大米、花生、蔬菜、葡萄、山羊、鸡鸭等种养殖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致富。目前,该公司招收的200多名职工全部是当地群众,其中大部分是贫困户,近年来累计吸收就业人数达5000人次以上;采购群众农副产品6000多万元的产值,间接带动300多户群众就业。

据碧江区就业局负责人聂怡介绍,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园区企业发展,不断提高企业发展对就业的吸纳力,坚持培育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同时,兼顾发展对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中小企业的扶持,为解决劳动就业谋出路,同时走出让企业稳步增长,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特色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碧江区通过开展“雁归工程”专项工作,累计为百丽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1000多人,挂牌创建创业孵化基地1个,就业扶贫基地1个,累计带动劳动就业4500人以上。

“ 以前都是在外面打工,现在在家里找工作比较方便,服务到家门口了,挺好的……”在农夫山泉就业的阮小玲告诉笔者。据了解,她是2017年通过就业援助招聘进入该企业务工的,现从事线上包装工作,每天早上八点上班,下午六点下班,中间休息两小时,每个月薪酬达到4500元。

碧江区还采取“创业培训送技能,技能培训送创业理念”的方式,针对在劳动年龄内的人员进行普查,通过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是否有培训愿望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依托就业训练中心广泛开展就业培训。

43岁的张亚军是一名下岗职工,2015年通过参加区就业培训中心举办的月嫂培训班,让她在家门口就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

“ 培训才结束,就找到了好工作,工作不算辛苦,刚开始一个月就能拿到2000元,现在工作三年了,已经涨到近4000元,还能照顾家里。”说到这里,张亚军喜笑颜开。

据悉,张亚军在城区做月嫂,每天一早上班,晚上八点下班,主要负责做饭照顾小孩饮食、打扫卫生等。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开展职业培训近2万人,促进就业1.5万人。

近年来,碧江区上下吹响就业扶贫集结号,千方百计促进就业。通过与苏州工业园区正式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强化双方劳务协作,建立劳务协作长效机制,促进两地人力资源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推动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

据统计,近年来,碧江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万多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近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000多人,为实施创新创业驱动发展战略注入了强劲活力。(杨通凯)

返回列表

©SJCQCS.COM 山久长青智慧云  黔ICP备16005184号

贵公网安备
52060202000205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20602356386178H